網頁

一府、二鹿、三艋舺、四寶斗 / 北斗的由來

根據文獻記載,北斗鎮最初的地名東螺街,最早出現在乾隆56年(1791)劉良璧所修的重修臺灣府志:東螺溪(舊濁水溪)及清水溪(舊濁水溪支流)之間一處名為寶斗的河階地(即今北斗街現址一帶)。當時土地上原有漢籍佃戶耕作,在業佃關係定稅明白以後,開始有計劃建立市街,市街以奠安宮為中心,分東、西、南、北、中五個街區,街道縱橫整齊,呈井字狀,並於市街東、西、北方外圍,插竹圍、挖溝渠、設柵門,以防禦盜賊,後人相信這應是臺灣第一個有都市計劃的市街

現在的奠安宮,就是在當時修建的,取名奠安,就是希望從此能奠定安居的意思。當時重建的北斗街成格子狀,街道縱橫相當整齊,並且分為五個規則的街區,和今天都市計畫相較毫不遜色,街中心就是奠安宮,寓有從此能奠定安居之意,宮前那條街就叫大街,是北斗最繁華的地區。北斗街的東、北、西三面設有隘門,白天打開,晚上關閉以防患盜匪,因而有東門、北門、西門的名稱,沒有南門,是因南邊大街臨東螺溪,河面寬廣,根本不必設隘門。

北斗鎮,曾經是獨水溪一條支流上的河港,與大陸有船隻來往,因此為彰化縣南部的要地,清代末期周圍有竹柵,開有隘門,柵內染坊、糖廓(糖廠)林立商業之殷繁,僅次於鹿港:所以當地曾流傳有「一府、二鹿、三艋舺、四寶斗」的諺語。 北斗鎮最初的地名是東螺,最早的街市是乾隆三年(西元一七三八年)時興建於時東螺溪南岸的舊社檨仔莊,也就是是現在溪州鄉的舊眉。於道光元年(西元一八二一年)又在河洲內的寶斗庄另建街市,並改為寶斗。又由於南邊有雲林縣的斗六門,是就取「南斗六星、北斗七星」的星象意義,再改北斗。

相傳原來東螺街,東方屬青龍,犯了水沖,南方丙丁火,更犯火災,街市既已北移,按星相分野,東螺溪(舊濁水溪)、西螺溪、虎尾溪、三條圳之水源均分自濁水溪出谷口的斗六門。斗六門在溪南,寶斗街在溪北,屬於北斗天樞,最符合星相分野。而當時寶斗以南一里多,有文昌祠(後遷建今文昌里,已倒塌),因此符合「北斗魁前六星」的象徵,另外又有斗六作為朝山,又應了「南斗六、北斗七」的象徵,為地方全民的平安與發展,於是將寶斗改為北斗,這是北斗地名的由來。

美食.文化古都 北斗鎮 / 彰化縣

熱門文章